衡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底蕴丰厚,是传统儒学中兴与发展之地,全国知名的儒学重镇。这里人文荟萃、鸿儒辈出,历代先贤重教崇文,著书立说,在儒学经学、天文农科、经世理政等各个领域,贤哲云集,建树丰硕。通过这些历代名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衡水、热爱衡水。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98 年- 前106 年),字宽夫,西汉广川(今衡水境内)人,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弟子众多。汉武帝时任江都相、胶西相,“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后“致仕悬车”,居长安陋巷,修学著书,被称为“纯儒”。著作有《举贤良对策》《春秋繁露》等。《举贤良对策》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表彰六经”“推崇五常”等主张,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被汉武帝采纳,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为汉武帝实现统一宇内、改变西汉初期以来黄老之学盛行的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天人三策称圣意,董生一举天下知”,董子振起孔子儒学于式微之际,被称为“群儒首”“儒者宗”。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对汉代政治制度设计和中国长期维持统一稳定的大国政治局面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毛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曾传鲁、齐、韩、赵四家。“赵”即毛亨、毛苌。《诗经》也称“毛诗”,因传继儒门正宗,解经与先秦典籍相合,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流传于世,其他三家皆散佚。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我们能从中找到中国文化传统的许多原典,其蕴涵的精神关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民间心声、文化品貌以及政治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诗经》不仅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今仍是经典著作。从这一角度讲,毛苌的贡献是巨大的。
后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孔子儒学开始受到尊重。毛苌曾居住生活的饶阳县“诗经村”被改名为“师钦村”,就是为了纪念毛苌为人之师传道授业解惑、世世代代受人钦佩。清光绪年间,师钦村南的诗经台占地面积50 亩,正中有一高1.2丈、宽15 丈、长30 丈、周围用2 尺大青砖砌成的高台。饶阳民众曾多次集资修缮,现存诗经台遗址。

孔颖达
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任国子监祭酒。奉诏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经学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之作,有经学统一之功,被称为“盛世鸿儒”。
孔颖达修撰的《五经正义》经官方颁定后流传全国,直至宋代都是科举明经取士的标准。书中汇集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引用了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是后人研读、研学经书的宝贵资料。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科举影响一千多年,对世界尤其是对亚洲也有积极影响。
孔颖达融会贯通了先秦两汉儒学和魏晋玄学的思维成果,统一了儒家经典的文字、注释,强调了“经世致用”,全面振兴了儒学,使儒学重新占领思想统治地位,对唐朝的统一巩固发展、制订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功不可没。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及学术观点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在我国思想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高适
高适(704 年—765 年),字达夫,衡水景县人,唐代大臣、著名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全唐诗》收入诗作243 首,创作《别董大》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在我国边塞诗歌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天宝八年(749 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 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 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
“雄浑悲壮”是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高适性格率直,诗作多直抒胸臆,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内容反映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崔护
崔护所属的博陵崔氏家族,源自西周。当时齐国君主姜尚嫡孙季子因食采地在崔邑(今山东章丘),其后代以邑名为姓氏,即崔氏的由来,汉朝,季子后裔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其中一支另居博陵安平,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特别是盛唐时期,是博陵崔氏最显赫的时代,崔氏也被称为“宰相之姓”。今安平境内有崔氏墓群。崔护在《全唐诗》中另外五首存诗为《郡斋三月下旬作》《五月水边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晚鸡》《山鸡舞石镜》。

刘宝全
刘宝全的大鼓唱腔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他还把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其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除京韵大鼓外,人称刘宝全还有三大绝——弹琵琶、唱石韵、唱马头调。
刘宝全一生的保留曲目共计24 段,灌制京韵大鼓唱片33 张。他演唱的《宁武关》还被拍成舞台记录影片。
刘宝全正式收徒五人,即白凤鸣、谭凤元、常旭久、钟德海、韩德荣,此外,私淑刘派艺术的人很多。白凤鸣和骆玉笙在继承刘宝全唱法的基础上,依各自的嗓音条件,吸收借鉴旁派艺术,综合改革,分别创立了“少白派”和“骆派”。

荀慧生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著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舞台艺术》等书行世。
荀慧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在唱腔艺术方面,荀慧生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他对唱和念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唱要“以有限的腔调曲表达繁复错综的感情”,而念白在与观众交流时“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为此,他主张唱和念时生活感和艺术性两者结合,协调融洽,并与表情、身段的真实自然相一致,互为表里。其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他不照搬传统的韵白和京白,从人物的情感出发,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轻重缓急,恰到好处,流利感人,又声声入耳。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孙犁
孙犁(1913 年-2002 年),原名孙树勋,衡水安平孙遥城村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文学创始人,先后担任《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孙犁曾长期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作为《天津日报》的创始人之一,热心扶持青年作者,培养了刘绍棠等大批知名作家和业余文学创作骨干,被誉为“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典范”,20 世纪80年代获全国老编辑荣誉奖。代表作短篇小说《荷花淀》家喻户晓,《孙犁散文选》荣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远道集》《谈作家的素质》《耕堂序跋》连续3 次获鲁迅文艺奖。
2012 年,孙犁文学奖设立,并首次颁奖。2013 年,孙犁图书馆在安平县开馆,孙犁纪念馆奠基仪式同时举行。2014 年,安平县孙犁故居在原址复建并对外开放,莫言为“孙犁故居”题字。2019 年,孙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入选“新中国70 年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蓝天野
1944 年,入国立北平艺专学画。不久,投身话剧事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里主演了70 余部话剧,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茶馆》这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巅峰之作,从1958 年首演至今,赢得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蓝天野饰演的秦仲义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此外,他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蓝天野的表演有着广泛良好的口碑,其演技被誉为“令人拍案叫绝”“在舞台上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是“真正有艺术品质和高级趣味追求的艺术家”。
20 世纪60 年代,蓝天野师从李苦禅、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20 世纪90 年代离休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曾在中国美术馆三度举办个展。出版有《蓝天野书画集》。2013 年获“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5 年获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终身成就奖。


葛存壮、葛优父子
在多年的表演工作中,葛存壮凭借一种不管角色大小都认真对待的态度,用精彩的演技塑造了众多经典反面角色,被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他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了电影演员字幕上,而且逐渐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符号。
葛优(1957 年-),国家一级演员。1979 年考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1985 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1992 年,因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李冬宝一角,获第10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1993 年,凭借电影《大撒把》,获第13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1994 年,凭借电影《活着》,获第4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演员。1997 年,在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中饰演姚远一角。1998 年、2002 年、2004 年三度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06 年,主演电影《夜宴》。2008 年,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中饰演秦奋。2011 年8 月,凭借《赵氏孤儿》获得第14 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2013 年,主演贺岁喜剧电影《私人定制》。2016 年,主演剧情片《罗曼蒂克消亡史》。2019 年2 月4 日,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儿子”来了》。

王习三
1958 年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学习内画鼻烟壶艺术,后调北京工艺美术厂。1967 年在家乡阜城创立冀派内画。1977 年至1988 年创建衡水地区特种工艺厂并担任厂长。1981 年负责创建中国鼻烟壶研究会,并任理事长。1982 年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85 年获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2002 年受聘为河北科技大学教授。2003 年创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2005 年10 月主编第一部权威性参考文献《中国内画图典》。2006 年,冀派内画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2007 年,被聘为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成为衡水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王习三代表作有《屈子问天图》《百子图》《清代皇帝、皇后系列肖像画壶》《美国历届总统系列肖像画壶》等。他创立的冀派内画艺术经过50 多年的发展,已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聂卫平
10 岁学棋,曾获6 次全国个人赛冠军,8 次“新体育杯”冠军,第2 届“棋王”,第5 届、第6 届“天元”,首届“国手战”冠军,6 次全国“十强赛”冠军,第5 届、第9 届CCTV 杯赛冠军,1998 年海天杯元老赛冠军。1982 年被授予九段,1988 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棋圣”称号。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聂卫平的巅峰岁月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在举国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他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1985 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作为主将出战,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 年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连克日方五将,再次使中国队反败为胜。1987 年在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队实现“三连胜”。聂卫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并在中国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其中包括后来成长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鹤洋、罗洗河。

解海龙
1990 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1991 年拍摄的《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标志。1992 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曾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1998 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2007 年,《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2013 年,纪实摄影作品《全校师生》入编世界摄影史。2015 年,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2018 年-2019 年,连续获得全球华人摄影排行榜年度摄影人物。2019 年12 月7 日,《大眼睛》照片搭载潇湘- 1-06 遥感卫星升入太空。2019 年12 月,解海龙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 年180 人之一。
解海龙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影像推动社会进步的摄影人,他通过摄影作品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使希望工程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

第40页